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通过手法复位、骨牵引、内固定手术、外固定支架、人工关节置换等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通常由骨质疏松、外伤、病理性骨折、长期激素使用、骨肿瘤转移等原因引起。
1、手法复位适用于稳定性骨折且无明显移位的情况。通过专业医生手法调整骨折断端位置,配合石膏或支具固定。复位后需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愈合情况,避免过早负重活动。老年患者需注意预防复位后长期卧床导致的压疮和肺炎。
2、骨牵引适用于全身状况较差暂不能手术的患者。通过胫骨结节或股骨髁上持续牵引维持骨折对位,牵引重量需根据患者体重调整。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下肢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牵引时间通常需要数周,并发症包括针道感染和关节僵硬。
3、内固定手术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是常用术式。手术需在骨折后48小时内完成以降低并发症概率,术中需C型臂X线机辅助定位。术后早期可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非负重功能锻炼,内固定物可能发生断裂或松动需定期随访。
4、外固定支架适用于开放性骨折或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通过体外支架连接经皮钢针固定骨折端,便于伤口护理和观察。需每日消毒针道预防感染,支架调整需由专业医师操作,固定稳定性较内固定差,通常作为临时过渡方案。
5、人工关节置换适用于严重粉碎性骨折或合并髋关节炎的老年患者。半髋或全髋置换可早期恢复关节功能,术后第2天即可在助行器辅助下床活动。需预防假体脱位和深静脉血栓,长期可能发生假体松动或下沉需定期影像学评估。
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应保持高蛋白饮食促进骨愈合,每日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康复期进行踝泵运动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逐步过渡到助行器辅助行走。卧床期间需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咳嗽时注意保护患肢避免移位。术后3个月内避免患侧完全负重,定期复查评估骨折愈合进度,出现患肢肿胀疼痛加剧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