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总是长脓包可能与毛囊炎、痤疮、皮脂腺囊肿、接触性皮炎、疖肿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局部清洁、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改善。
1、毛囊炎毛囊炎主要由细菌或真菌感染毛囊引起,表现为红色丘疹顶端化脓,伴随疼痛或瘙痒。日常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挤压。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严重时可口服头孢呋辛酯片。反复发作者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2、痤疮痤疮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角化异常有关,脓疱型痤疮可见黄色脓头。需减少高糖高脂饮食,选用含水杨酸的洁面产品。医生可能开具阿达帕林凝胶、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等药物,顽固性痤疮可配合红蓝光治疗。
3、皮脂腺囊肿皮脂腺导管阻塞形成囊肿,继发感染时出现红肿化脓。未感染时可观察,已感染需就医切开引流,术后涂抹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日常避免过度摩擦囊肿部位。
4、接触性皮炎接触过敏原或刺激物后局部出现丘疹、水疱,搔抓后继发感染形成脓包。需排查并远离致敏物质,急性期用硼酸溶液湿敷,配合卤米松乳膏抗炎,合并感染时加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
5、疖肿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导致毛囊深部炎症,表现为硬结中央化脓。早期可热敷促进成熟,已化脓需医院切开排脓。禁止自行挤压,以免引起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可口服罗红霉素胶囊控制感染。
日常需注意温和清洁面部,避免使用厚重化妆品。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及乳制品摄入,多补充维生素A和锌。若脓包反复发作、伴随发热或皮损扩散,应及时就诊皮肤科排查免疫功能障碍等系统性疾病。治疗期间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加重内分泌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