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友病患者出现凝血障碍主要与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基因突变、获得性抗体抑制、肝脏合成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
1、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血友病A和B分别由于凝血因子VIII、IX基因缺陷导致,患者血浆中相应凝血因子活性降低,无法有效激活凝血级联反应。可通过输注重组凝血因子浓缩物、新鲜冰冻血浆替代治疗。
2、基因突变X染色体上F8或F9基因自发突变可能导致获得性血友病,约占患者三分之一。基因检测可明确突变位点,治疗需结合免疫抑制剂和凝血因子替代。
3、获得性抗体抑制部分患者会产生抑制性抗体中和输注的凝血因子,此时需使用免疫耐受诱导治疗或旁路制剂如重组活化凝血因子VII。
4、肝脏合成功能异常严重肝病可能影响凝血因子合成,需监测肝功能并补充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合并肝病时需调整替代治疗方案。
血友病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出现异常出血及时就医。饮食注意补充铁和优质蛋白,维持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