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小儿多动症药物治疗是有效的,常用药物包括中枢兴奋剂、非中枢兴奋剂和抗抑郁药。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结合行为疗法和家庭干预效果更佳。
1、中枢兴奋剂
中枢兴奋剂是治疗小儿多动症的一线药物,主要通过调节大脑中的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来改善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症状。常见的药物包括:
- 哌甲酯(如利他林):适用于6岁以上儿童,可改善注意力和行为控制,但可能出现食欲下降、失眠等副作用。
- 右旋安非他明(如阿得拉):作用机制与哌甲酯类似,但药效持续时间更长,适合需要全天控制症状的患儿。
- 赖氨酸安非他明(如维万斯):一种长效药物,每日一次服用,适合学龄儿童。
2、非中枢兴奋剂
对于无法耐受中枢兴奋剂或效果不佳的患儿,非中枢兴奋剂是另一种选择。这类药物主要通过调节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发挥作用。常见药物包括:
- 托莫西汀(如斯特拉特拉):适合6岁以上儿童,可改善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症状,副作用较少,但可能引起轻度胃肠道不适。
- 胍法辛:适用于伴有冲动行为的患儿,可改善情绪控制和注意力,但需注意低血压等副作用。
- 可乐定:常用于伴有睡眠问题的患儿,可改善多动和冲动行为,但需监测血压和心率。
3、抗抑郁药
抗抑郁药主要用于伴有情绪障碍或焦虑的多动症患儿。常见药物包括:
- 安非他酮:可改善注意力和情绪,适用于青少年患者,但可能引起轻度头痛或失眠。
- 舍曲林:适用于伴有焦虑或强迫症状的患儿,可改善情绪和行为问题。
- 氟西汀:常用于伴有抑郁症状的患儿,可改善情绪和注意力,但需注意胃肠道反应。
药物治疗需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同时结合行为疗法、心理辅导和家庭干预。家长应定期与医生沟通,监测药物效果和副作用,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小儿多动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药物治疗仅是其中一部分。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通过综合干预,多动症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能力可以得到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