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手术后右侧疼痛可能与手术创伤、局部炎症反应、肠粘连、切口感染、阑尾残株炎等因素有关,可通过镇痛治疗、抗感染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探查、饮食调整等方式缓解。
1、手术创伤手术过程中对右侧腹壁组织的牵拉和切割可能造成局部组织损伤,术后1-3天内出现钝痛属于正常现象。疼痛多集中在切口周围,活动时可能加重。可通过卧床休息、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等镇痛药物缓解,避免剧烈咳嗽或突然改变体位。
2、局部炎症反应手术区域组织修复过程中产生的炎症介质可能刺激神经末梢,表现为持续性隐痛伴局部轻微肿胀。这种情况通常术后持续3-5天,可通过热敷促进血液循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等抗炎药物。若出现皮肤发红发热需警惕感染。
3、肠粘连术后腹腔内纤维蛋白渗出可能导致肠管与腹壁粘连,多在术后2周后出现阵发性绞痛,可能伴随腹胀、排气减少。轻症可通过多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软化粪便。严重粘连需考虑腹腔镜松解术。
4、切口感染细菌感染手术切口可导致疼痛加剧,典型表现为切口处跳痛伴脓性分泌物,可能伴随发热。需及时就医进行切口引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等抗生素。保持切口干燥清洁,定期消毒换药。
5、阑尾残株炎阑尾切除时残留过长可能导致残端再次发炎,多发生在术后1个月后,疼痛性质与术前阑尾炎相似。确诊需通过腹部CT检查,轻度可尝试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治疗,严重者需二次手术切除残端。
术后应保持清淡饮食,逐步从流质过渡到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肠道负担。每日进行适度床边活动预防粘连,但2周内禁止提重物或剧烈运动。监测体温变化,若疼痛持续加重、出现呕吐或高热,需立即返院复查血常规和腹部超声。术后1个月复查时需向医生详细描述疼痛特点和缓解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