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血性心力衰竭与缺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因和病理机制,前者多由心脏泵血功能受损导致体液淤积,后者则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发心肌缺血。
1、病因差异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见于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等导致心脏长期超负荷工作;缺血性心力衰竭主要由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冠状动脉病变引起心肌供氧不足。
2、症状特点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体液潴留症状为主;缺血性心力衰竭更多表现为胸痛、活动后心悸等心肌缺血相关症状。
3、病理机制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循环淤血;缺血性心力衰竭是心肌细胞因缺氧出现能量代谢障碍和功能受损。
4、治疗侧重充血性心力衰竭需利尿剂减轻负荷,如呋塞米;缺血性心力衰竭需改善冠脉血流,如硝酸甘油,严重者需血运重建手术。
两类心力衰竭均需低盐饮食并控制活动强度,建议定期监测心功能指标,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