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的分期标准主要依据病理类型、临床表现和肾功能损害程度进行划分,治疗需根据分期采取针对性措施。急性期以控制感染、减轻炎症为主,慢性期则需延缓肾功能恶化,终末期需考虑透析或肾移植。
1、急性期:急性肾小球肾炎通常由感染引发,如链球菌感染,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治疗重点在于控制感染,常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类,同时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减轻水肿,必要时使用降压药如硝苯地平。饮食上需低盐、低蛋白,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2、慢性期:慢性肾小球肾炎病程较长,症状较轻但持续存在,如轻度蛋白尿、血尿和高血压。治疗目标是延缓肾功能恶化,常用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依那普利、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如氯沙坦,以及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饮食需低盐、低脂,适量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白。
3、终末期:终末期肾小球肾炎表现为肾功能严重受损,出现
尿毒症症状如恶心、呕吐、贫血等。治疗需考虑透析或肾移植,透析方式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肾移植是根治方法。饮食需严格控制蛋白质、磷、钾的摄入,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肾小球肾炎的分期标准有助于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患者需定期监测肾功能,遵医嘱用药,调整生活方式,以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