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关节内侧疼痛可通过休息制动、冷敷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脚关节内侧疼痛通常由运动损伤、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韧带损伤、扁平足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动减少患肢负重活动,避免跑跳等剧烈运动,必要时使用拐杖辅助行走。急性期建议卧床休息1-3天,将患肢抬高15-30度以促进静脉回流。可配合弹性绷带或护踝进行适度加压固定,但需注意松紧度,避免影响血液循环。
2、冷敷热敷急性损伤48小时内每2-3小时冰敷15-20分钟,使用冰袋时需用毛巾包裹避免冻伤。48小时后可改用热敷,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温度控制在40-45℃为宜。慢性疼痛患者可直接采用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3、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可缓解疼痛和炎症。痛风急性发作时可使用秋水仙碱片,慢性期需配合别嘌醇片控制尿酸。严重疼痛可短期使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但须严格遵医嘱。外用药可选择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局部涂抹。
4、物理治疗超声波治疗可促进组织修复,每次治疗8-10分钟,每周3次。冲击波治疗适用于慢性肌腱炎,需间隔5-7天进行1次。低频脉冲磁疗具有镇痛作用,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康复训练包括踝泵运动、抗阻训练等,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循序渐进。
5、手术治疗严重韧带断裂需行踝关节韧带修复术,术后需石膏固定4-6周。距骨软骨损伤可考虑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术后6周内禁止负重。晚期骨关节炎患者可能需踝关节融合术,但会丧失关节活动功能。所有手术方案需经骨科医生评估后决定。
日常应选择鞋帮较高、足弓支撑良好的鞋子,避免穿高跟鞋或底过硬的鞋。超重者需控制体重以减轻关节负荷。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增强踝周肌肉力量。若疼痛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明显肿胀、畸形,应及时至骨科或风湿免疫科就诊。饮食上注意补充钙和维生素D,痛风患者需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