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路感染可能由细菌入侵、免疫力下降、尿路结构异常、卫生习惯不良、激素水平变化等原因引起。
1、细菌入侵:
大肠杆菌等致病菌通过尿道口逆行进入膀胱是主要感染途径。性生活后未及时排尿、擦拭方向错误等行为会增加细菌侵入风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同时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2、免疫力下降:
过度疲劳、长期熬夜或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时,机体防御功能减弱,尿道黏膜抗菌能力降低。建议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补充维生素C,慢性病患者需控制原发病。
3、尿路结构异常:
先天性尿道过短或膀胱输尿管反流等解剖异常,会使细菌更易滞留繁殖。可能伴随排尿疼痛、腰背部酸胀等症状。需通过尿动力学检查确诊,严重者需手术矫正。
4、卫生习惯不良:
经期不及时更换卫生巾、穿着过紧化纤内裤等习惯会滋生细菌。表现为尿频尿急伴分泌物增多。应选择棉质透气内裤,排便后从前向后擦拭,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
5、激素水平变化:
绝经后雌激素减少导致尿道黏膜萎缩,防御功能下降。常见于老年女性,可能反复发作。可在医生指导下局部使用雌激素软膏,同时增加大豆制品等植物雌激素摄入。
日常应注意每日饮水1500毫升以上,避免久坐憋尿,可饮用蔓越莓汁抑制细菌黏附。急性期需禁食辛辣刺激食物,选择冬瓜、薏仁等利尿食材。适度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功能,但出现发热或血尿应立即就医。保持规律作息和情绪稳定也有助于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