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病变是指黑色素细胞异常增生或功能紊乱导致的皮肤、黏膜或眼部病变,主要包括良性色素痣和恶性黑色素瘤等类型。
1、良性色素痣良性色素痣是由黑色素细胞局部聚集形成的皮肤良性肿瘤,常见于儿童或青少年。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晰、颜色均匀的褐色或黑色斑块,直径通常小于6毫米。可能与紫外线暴露、遗传因素有关。一般无须治疗,但若出现短期内增大、颜色改变或瘙痒等症状,建议就医评估。临床可通过皮肤镜或病理活检确诊,必要时可手术切除。
2、恶性黑色素瘤恶性黑色素瘤是高度侵袭性的皮肤恶性肿瘤,早期表现为原有痣体不对称增大、边缘不规则、颜色斑驳或出现溃疡。高危因素包括长期紫外线暴露、家族史及大量不典型痣。确诊需通过病理活检,治疗方式包括广泛切除术、淋巴结清扫及靶向治疗。早期发现5年生存率较高,晚期预后较差。
3、黏膜黑色素瘤黏膜黑色素瘤好发于口腔、鼻腔、生殖器等黏膜部位,约占所有黑色素瘤的1%。表现为黏膜部位蓝黑色斑块或结节,易被忽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慢性刺激或基因突变有关。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但复发率较高,术后需结合放疗或免疫治疗。
4、先天性巨痣先天性巨痣出生时即存在,直径超过20厘米,表面可伴毛发增生。有恶变风险,需定期监测。可能与胚胎期黑色素细胞迁移异常有关。治疗根据情况选择分期切除、皮肤扩张器或激光治疗,巨大病灶需多学科协作管理。
5、蓝痣蓝痣是真皮内黑色素细胞增生形成的蓝色丘疹,常见于手背、足背或面部。通常为良性,但细胞型蓝痣有潜在恶变可能。组织学显示梭形黑色素细胞深部聚集。无症状者无须处理,若影响美观或发生变化可手术切除。
日常需避免过度日晒,使用广谱防晒霜并定期自查皮肤。发现原有色素痣出现大小、形状、颜色改变或出血等症状时,应及时至皮肤科就诊。恶性黑色素瘤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专业皮肤检查,术后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