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提示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需通过饮食调整、运动干预和药物治疗进行管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坏胆固醇”,其水平升高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概率。
1、饮食调整是降低LDL-C的基础。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如少吃红肉、黄油、油炸食品;增加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豆类、苹果;适量摄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坚果、橄榄油。
2、运动干预有助于改善血脂水平。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结合力量训练,如哑铃、深蹲,每周2-3次,可提高代谢率,促进脂肪消耗。
3、药物治疗适用于饮食和运动效果不佳的患者。他汀类药物是首选,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可有效降低LDL-C;依折麦布可抑制胆固醇吸收;PCSK9抑制剂适用于他汀不耐受或高危患者。
4、遗传因素可能影响LDL-C水平。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因基因突变导致LDL-C代谢异常,需早期筛查和干预。
5、环境因素如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饮酒等也会导致LDL-C升高。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持健康体重,有助于控制血脂。
6、生理因素如年龄增长、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导致LDL-C升高。定期体检,监测血脂水平,及时调整干预措施。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多方面干预,可有效降低风险,保护心血管健康。定期监测血脂水平,结合医生建议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