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羚羊角颗粒、小儿退热栓等药物。退烧药的选择需结合年龄、体温及伴随症状综合判断,避免自行用药。
一、布洛芬混悬液布洛芬混悬液适用于6个月以上婴幼儿,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解热镇痛作用,对病毒性感冒、幼儿急疹等引起的发热有效。用药后可能出现胃肠不适,蚕豆病患儿禁用。体温超过38.5℃时使用,两次用药需间隔6小时。
二、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可用于3个月以上婴儿,通过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退热,适用于接种疫苗后低热或轻度上呼吸道感染发热。肝功能异常患儿慎用,24小时内用药不超过4次。与布洛芬交替使用需遵医嘱。
三、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为中成药,含柴胡、桂枝等成分,适用于风寒感冒初期低热伴鼻塞流涕症状。服药期间忌食生冷,体温持续超过38.5℃需配合物理降温。中药起效较慢,不推荐作为高热首选药物。
四、羚羊角颗粒羚羊角颗粒具有清热解毒功效,对风热感冒伴咽喉肿痛、高热惊厥倾向的患儿可能有一定辅助作用。需注意该药含动物蛋白成分,过敏体质儿童慎用。不能替代西药退烧剂处理急性高热。
五、小儿退热栓小儿退热栓为对乙酰氨基酚直肠给药制剂,适用于呕吐无法口服或夜间突发高热的紧急处理。使用前需清洁肛门,插入深度约2厘米。频繁使用可能刺激直肠黏膜,建议作为临时替代给药方式。
婴幼儿发热期间应保持室内通风,穿着轻薄棉质衣物,适量增加温水摄入。体温上升期出现寒战时可适当保暖,高热期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式。三个月以下婴儿发热、持续高热超过24小时、伴随抽搐或精神萎靡等情况须立即就医。退烧药仅对症处理,需配合医生查明发热原因,避免重复或超量用药。哺乳期母亲用药需咨询部分药物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