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不稳定可能由胰岛素分泌异常、饮食不规律、药物影响、应激反应、内分泌疾病等原因引起。血糖不稳定通常表现为餐后血糖波动大、空腹血糖异常、头晕乏力等症状。
1、胰岛素分泌异常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可能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延迟,常见于2型糖尿病早期。这类患者可能出现餐后高血糖和下一餐前低血糖。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格列美脲片、瑞格列奈片等促胰岛素分泌剂,配合动态血糖监测调整用药方案。
2、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会造成血糖剧烈波动。高升糖指数食物集中摄入可能引发血糖骤升,而长时间空腹易导致反应性低血糖。建议定时定量进食,选择燕麦、糙米等低升糖指数主食,搭配足量膳食纤维。
3、药物影响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等药物可能干扰糖代谢。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时若剂量不当也会引发血糖波动。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避免自行增减二甲双胍缓释片等降糖药剂量。
4、应激反应手术创伤、严重感染等应激状态会促使升糖激素大量分泌。这种情况下即使正常用药也可能出现顽固性高血糖,需要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如门冬胰岛素注射液配合血糖密切监测。
5、内分泌疾病库欣综合征、嗜铬细胞瘤等疾病会导致拮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过量分泌。这类患者往往伴有向心性肥胖、高血压等特征,确诊需进行皮质醇节律检测,治疗原发病后血糖多可改善。
维持血糖稳定需要综合管理,建议每日固定时间监测指尖血糖并记录饮食运动情况。选择全谷物、绿叶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浓缩糖分摄入。规律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出现严重高低血糖症状或血糖持续异常时,应及时到内分泌科就诊完善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功能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