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7天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就医检查等方式处理。持续发热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尿路感染、川崎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孩子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水温控制在32-34摄氏度,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可配合退热贴辅助降温,每4小时更换一次。家长需监测体温变化,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出现寒战需停止物理降温。
2、补充水分发热会增加水分流失,建议家长每2小时给孩子饮用50-100毫升温水,也可适量给予口服补液盐。观察孩子尿量及颜色,若6小时无排尿或尿液呈深黄色需警惕脱水。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冷饮,防止胃肠刺激。
3、调整饮食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少量多餐喂养。适当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如猕猴桃、橙子,避免油腻及高蛋白饮食。若孩子食欲不振,家长无须强迫进食,但需保证基础水分摄入。
4、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等药物。细菌感染时可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病毒感染引起的高热可配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家长需严格遵医嘱控制用药间隔,禁止自行调整剂量。
5、就医检查持续发热7天需及时就诊儿科,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尿常规等检查。若伴随皮疹、结膜充血可能需排查川崎病,出现咳嗽气促需胸片排除肺炎。对于反复高热或精神萎靡的患儿,医生可能建议住院观察治疗。
家长应保持孩子居住环境通风,室温维持在24-26摄氏度,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发热期间避免剧烈活动,每日测量体温4次并记录变化曲线。恢复期可逐步增加营养,但需继续观察2-3天防止病情反复。若孩子出现抽搐、意识模糊、皮肤瘀斑等危急症状,须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