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可通过下腹疼痛、异常分泌物、发热等症状初步判断,确诊需结合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评估。盆腔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卫生习惯不良、邻近器官炎症扩散、宫腔操作后感染、性传播疾病等因素引起。
1、下腹疼痛持续性下腹坠痛或钝痛是盆腔炎的典型表现,疼痛可能在月经期或性生活后加重。部分患者会出现双侧附件区压痛,按压子宫时疼痛明显。这种疼痛与普通痛经不同,通常伴随其他感染症状,且服用常规止痛药效果有限。
2、异常分泌物阴道分泌物量明显增多,颜色呈黄绿色或脓性,可能带有异味。分泌物性状改变提示生殖道感染,需与普通阴道炎鉴别。盆腔炎患者的分泌物异常往往合并其他全身症状,单纯局部用药难以缓解。
3、发热寒战急性盆腔炎常出现38℃以上发热,伴随畏寒或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体温波动与炎症程度相关,严重者可出现持续高热。部分慢性盆腔炎患者表现为长期低热,午后体温可能轻度升高。
4、泌尿系统症状约三成患者出现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因炎症累及膀胱周围组织所致。排尿时可能出现下腹牵扯痛,但尿常规检查多无异常。这种情况需与单纯尿路感染进行鉴别诊断。
5、月经异常可能出现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或非经期出血等月经紊乱表现。炎症影响卵巢功能时还会导致月经周期改变。长期慢性盆腔炎可能引发继发性痛经,疼痛程度逐渐加重。
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到妇科就诊,医生会通过双合诊检查子宫附件压痛情况,结合阴道分泌物检测、血常规炎症指标、盆腔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棉质透气内裤。饮食宜清淡富含蛋白质,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盆腔充血。慢性患者可配合局部热敷缓解疼痛,但须注意温度避免烫伤。无论急性慢性盆腔炎都应完成全程抗生素治疗,防止疾病迁延不愈导致输卵管粘连等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