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大便通常表现为黏液脓血便,伴有腹泻和腹痛,治疗需结合药物和饮食调理。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主要影响结肠和直肠,导致肠道黏膜炎症和溃疡形成。患者的大便特点包括频繁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感。这些症状与肠道炎症和溃疡导致的黏膜损伤有关。
1、黏液脓血便: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大便中常含有黏液和血液,这是由于肠道黏膜炎症和溃疡导致的。黏液是肠道黏膜分泌的保护性物质,而血液则来自溃疡部位的出血。这种大便通常呈稀糊状或水样,伴有明显的腥臭味。
2、频繁腹泻:患者常出现频繁的腹泻,每天排便次数增多,甚至可达数十次。腹泻的原因主要是肠道炎症导致的水分吸收障碍和肠道蠕动加快。腹泻严重时,患者可能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3、腹痛和里急后重感:患者常伴有腹痛,疼痛部位多位于左下腹或下腹部。腹痛的原因与肠道炎症和痉挛有关。里急后重感是指患者有强烈的排便欲望,但排便后仍感觉未排尽,这与直肠炎症和溃疡有关。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需结合药物和饮食调理。药物治疗包括抗炎药物如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饮食调理建议选择低纤维、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患者应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疾病,需长期管理和治疗,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