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小儿抽动症通过中医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常用方法包括针灸、中药调理和推拿按摩。中医认为抽动症与肝风内动、脾虚痰湿等有关,治疗以平肝熄风、健脾化痰为主。针灸常选百会、风池、太冲等穴位,中药常用天麻钩藤饮、六君子汤等方剂,推拿则通过揉捏、按压特定穴位改善气血运行。治疗需根据个体差异辨证施治,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1、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小儿抽动症的常用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症状。常用穴位包括百会、风池、太冲等。百会位于头顶正中,具有安神定志的作用;风池位于颈部两侧,可平肝熄风;太冲位于足背,能疏肝理气。针灸治疗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每周2-3次,疗程一般为1-3个月。
2、中药调理:中药治疗小儿抽动症注重整体调理,常用方剂包括天麻钩藤饮、六君子汤等。天麻钩藤饮由天麻、钩藤、石决明等组成,具有平肝熄风、清热安神的功效;六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等组成,能健脾化痰、益气安神。中药治疗需根据患儿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辨证施治,每日一剂,连续服用1-2个月。
3、推拿按摩:推拿按摩通过揉捏、按压特定穴位,改善气血运行,缓解抽动症状。常用手法包括揉法、按法、捏法等。揉法用于百会、风池等穴位,能安神定志;按法用于太冲、合谷等穴位,可疏肝理气;捏法用于背部膀胱经,能健脾化痰。推拿按摩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每周2-3次,疗程一般为1-3个月。
4、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对小儿抽动症有一定影响,建议患儿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可多食用具有安神、健脾功效的食物,如小米、莲子、山药等。小米能养心安神,莲子可健脾止泻,山药能补脾益肺。饮食调理需长期坚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共同改善症状。
5、心理疏导:小儿抽动症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中医治疗注重心理疏导,帮助患儿缓解紧张情绪。常用方法包括放松训练、心理暗示等。放松训练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帮助患儿放松身心;心理暗示通过积极的语言引导,增强患儿的自信心。心理疏导需家长配合,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促进患儿康复。
中医治疗小儿抽动症注重整体调理,通过针灸、中药、推拿等多种方法,结合饮食调理和心理疏导,综合改善症状。治疗需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长期坚持,方能取得良好效果。中医治疗小儿抽动症具有副作用小、疗效持久的优势,值得家长和患儿信赖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