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麻醉后脊椎疼痛通常与麻醉操作、患者自身因素或术后恢复过程有关,可通过药物缓解、物理治疗和适当休息改善。脊椎疼痛可能因硬膜外麻醉或腰麻时穿刺损伤、局部炎症反应、术后卧床时间过长或姿势不当引起,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
1、麻醉操作因素
硬膜外麻醉或腰麻时,穿刺针可能对脊椎周围组织造成轻微损伤,导致局部疼痛。穿刺过程中若触及神经根,可能引发短暂性神经刺激症状。麻醉药物注入后,局部组织可能出现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疼痛。术后早期可通过冷敷减轻局部肿胀,必要时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解疼痛。
2、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若存在腰椎退行性病变、椎间盘突出或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麻醉后可能因体位改变或局部压力增加而诱发疼痛。术后应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当进行腰部活动,如轻柔的伸展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可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增强骨骼强度。
3、术后恢复问题
术后卧床时间过长或姿势不当可能导致脊椎压力分布不均,引发疼痛。建议术后早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活动,如翻身、坐起等,避免长时间仰卧。使用软硬适中的床垫,保持脊椎自然曲度。术后恢复期间,可进行热敷或红外线理疗,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4、其他可能原因
麻醉后若出现感染、血肿等并发症,也可能导致脊椎疼痛。术后应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发热等感染迹象,及时就医处理。对于血肿引起的疼痛,可通过局部压迫止血和药物消肿治疗。
麻醉后脊椎疼痛多与操作、患者自身或术后恢复有关,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药物、物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综合措施。若疼痛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严重并发症,确保安全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