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不固定可能导致骨折端移位、延迟愈合或不愈合,严重时可引发畸形愈合或功能障碍。骨折固定是促进骨骼正确对位和愈合的关键措施。
骨折后未进行固定时,骨折断端可能因肌肉牵拉或外力作用发生移位,导致骨骼无法在正常解剖位置愈合。骨折端异常活动会刺激周围软组织产生持续性疼痛和肿胀,局部炎症反应加重可能影响血供。骨折处血肿机化过程受阻,新生骨痂形成缓慢,愈合时间显著延长。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骨折断端吸收或纤维性连接,形成假关节。长期未固定的负重骨骨折可能因应力异常导致关节面磨损或创伤性关节炎。
开放性骨折未固定时,骨折端持续活动可能造成软组织二次损伤,增加感染风险。关节内骨折未复位固定易导致关节面不平整,后期出现活动受限或慢性疼痛。儿童骨骺损伤未处理可能影响骨骼发育,出现肢体短缩或成角畸形。老年患者股骨颈等部位骨折不固定可能因长期卧床引发坠积性肺炎或深静脉血栓。脊髓或神经根受压的脊柱骨折未固定可能造成不可逆神经损伤。
骨折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影像学评估,根据骨折类型选择石膏固定、支具固定或手术内固定。固定期间需定期复查观察愈合情况,避免过早负重。保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钙质和维生素D,戒烟限酒以促进骨愈合。康复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出现固定物松动、患肢麻木或剧烈疼痛需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