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延长术后疼痛感通常会在术后1-2周逐渐减轻,但具体持续时间因人而异。骨延长是通过手术截骨后逐步牵拉骨组织促进新骨形成的治疗方式,疼痛主要与牵拉刺激、炎症反应及个体耐受性相关。
术后早期因截骨创伤和牵拉装置固定,可能出现持续钝痛或胀痛,尤其在牵拉调整后的数小时内疼痛较明显。此时疼痛多由骨膜神经末梢受刺激、肌肉软组织牵拉及局部炎症反应导致,可通过医生指导的镇痛药物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或对乙酰氨基酚片缓解。随着骨痂逐渐形成,疼痛感会呈阶梯式下降,多数患者在术后2-4周疼痛明显改善。
少数患者可能因牵拉速度过快、局部感染或神经敏感等因素出现持续疼痛,甚至伴随红肿、异常分泌物等症状。这种情况需及时复查排除骨髓炎、固定针道感染等并发症,必要时调整牵拉方案或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控制感染。康复期适当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保持针道清洁干燥有助于减轻不适。
术后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和针道护理,避免过早负重或剧烈活动。饮食上增加富含钙质的牛奶、豆腐及维生素D丰富的海鱼,促进骨愈合。若疼痛持续超过1个月或伴随发热、肢体麻木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