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可能引发骨质破坏、脓毒血症、病理性骨折等危害。骨髓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骨骼炎症,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外伤后感染、血源性感染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发热等症状。
1、骨质破坏骨髓炎会导致骨质破坏,炎症反应可能刺激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造成骨质吸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骨皮质变薄、骨小梁断裂等情况。患者可能出现局部骨骼变形、承重能力下降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控制感染,严重时需手术清除坏死骨组织。
2、脓毒血症骨髓炎可能引发脓毒血症,细菌及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后可能导致全身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等表现。这种情况需立即就医,遵医嘱使用注射用美罗培南、替考拉宁注射液等强效抗生素,同时进行液体复苏等支持治疗。
3、病理性骨折骨髓炎造成的骨质破坏可能增加病理性骨折风险,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常见于下肢承重骨,患者可能出现突发剧烈疼痛、畸形、异常活动等症状。治疗需先控制感染,再根据骨折情况选择外固定或内固定手术,术后需长期康复训练。
4、慢性骨髓炎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及时可能转为慢性,表现为反复流脓、窦道形成、死骨存留。这种情况治疗难度大,需手术清除病灶并使用注射用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等长期抗感染治疗,部分患者需要植骨修复骨缺损。
5、关节功能障碍邻近关节的骨髓炎可能导致关节僵硬、活动受限等功能障碍。炎症可能破坏关节软骨,造成关节粘连。患者可能出现关节肿胀、屈伸困难等症状。治疗需在控制感染后进行关节功能锻炼,严重者需关节松解手术。
骨髓炎患者需注意保持患肢制动,避免负重活动加重骨质破坏。饮食应保证充足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等,有助于组织修复。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但需避免过量。日常需监测体温变化,出现高热不退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康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