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偏低可能由环境温度过低、甲状腺功能减退、低血糖、营养不良、休克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保暖、补充能量、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1、环境温度过低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可能导致体温下降,表现为手脚冰凉、皮肤苍白、寒战等症状。这种情况需要尽快转移到温暖环境,饮用温热水,穿着保暖衣物,使用取暖设备帮助恢复体温。避免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冬季外出时注意加强保暖措施。
2、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机体产热功能,导致基础体温偏低,常伴有乏力、嗜睡、体重增加等症状。确诊后需遵医嘱长期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甲状腺片等药物替代治疗。日常需保证碘摄入,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根据检查结果调整用药剂量。
3、低血糖血糖水平过低时可能出现体温下降,伴随冷汗、头晕、心悸等表现。立即进食含糖食物如糖果、果汁可快速缓解,糖尿病患者需调整降糖方案。建议规律进食,避免长时间空腹,外出随身携带糖果以备不时之需。反复发生低血糖需就医排查病因。
4、营养不良长期饮食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会导致能量缺乏,引起体温偏低,常见于过度节食、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需要逐步增加营养摄入,选择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肠内营养粉剂、复合维生素片等营养补充剂。建立规律饮食习惯,保证每日热量需求。
5、休克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可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表现为体温下降伴意识模糊、血压降低等危重症状。需立即就医抢救,给予扩容、升压、抗感染等治疗,如注射用盐酸多巴胺、醋酸奥曲肽注射液等药物。休克属于急危重症,发现相关症状必须立即呼叫急救。
日常应注意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保证充足热量摄入,避免过度节食。中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需定期监测体温,发现持续体温偏低或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冬季保持室内适宜温度,适当进行有氧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维持正常体温调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