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合并的心脏病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或加重的心脏疾病,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等类型。妊娠期生理变化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原有心脏病恶化或诱发新发心脏问题。
1、先天性心脏病妊娠期合并的先天性心脏病常见于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类型。孕妇可能出现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治疗需根据缺损程度选择保守观察或手术修复,常用药物包括地高辛片、呋塞米片等改善心功能,必要时需在产科和心内科联合监护下终止妊娠。
2、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以二尖瓣狭窄最为常见,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可加重瓣膜负担。典型表现为活动后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可能伴随咯血。轻症可通过限制钠盐摄入、使用氢氯噻嗪片等利尿剂控制,中重度需考虑瓣膜成形术,分娩方式多选择剖宫产。
3、围产期心肌病围产期心肌病特发于妊娠晚期至产后数月,表现为不明原因心力衰竭。症状包括端坐呼吸、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超声显示左心室扩大。治疗需严格限制液体摄入,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控制心率,必要时应用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强心,哺乳期禁用部分药物。
4、妊娠高血压性心脏病重度子痫前期可导致心脏后负荷急剧增加,引发急性左心衰竭。特征性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粉红色泡沫痰,听诊可闻及肺底湿啰音。紧急处理包括静脉注射硝酸甘油注射液降压,配合硫酸镁注射液解痉,病情稳定后建议适时终止妊娠。
5、心律失常妊娠期激素变化易诱发房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孕妇常主诉心慌、心跳漏搏感,动态心电图可明确诊断。症状轻微者无须特殊治疗,频发室上速可考虑腺苷注射液转复,避免使用胺碘酮片等致畸药物,分娩后多数可自行缓解。
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需定期进行胎心监护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每日监测体重和尿量变化。饮食应控制每日钠盐摄入低于5克,避免高脂饮食加重心脏负荷。建议采取左侧卧位改善子宫胎盘血流,活动以不引起心悸气促为度。出现夜间憋醒、持续咳嗽或下肢水肿加重时需立即就医,由产科和心内科医生共同评估分娩时机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