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甲通常可通过指甲变色、增厚、变形等症状初步判断,确诊需结合真菌检查。灰指甲主要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可能表现为指甲浑浊发黄、表面凹凸不平、质地脆裂等。
1、指甲变色早期灰指甲常见指甲边缘或甲板出现白色、黄色或褐色斑块,随着真菌深入可能发展为全甲变色。部分患者伴随甲下角质堆积,导致指甲与甲床分离。若因红色毛癣菌感染,可能出现甲板红色条纹。需与外伤性淤血、银屑病甲等疾病鉴别。
2、甲板增厚真菌代谢产物刺激甲床会导致角质过度增生,甲板厚度可超过正常2-3倍,常伴有甲板分层或粉末状碎屑。增厚多从指甲远端开始,逐渐向近端蔓延。修剪时可见甲质松脆易崩裂,需与先天性厚甲症、老年性指甲退化区分。
3、甲面变形典型表现为甲板出现横向或纵向沟纹,严重者呈鹰钩状或匙状畸形。部分患者甲板萎缩变薄,边缘呈锯齿状破损。变形多伴随甲板失去光泽,触摸时有粗糙感。长期未治疗可能导致甲沟炎或继发细菌感染。
4、甲周异常约三成患者合并甲周皮肤脱屑、瘙痒,趾甲感染常见相邻足癣。甲皱襞可能出现红肿、疼痛等甲沟炎症状。真菌可经破损皮肤侵入其他指甲,造成多甲受累。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甲周化脓性感染。
5、病程特征灰指甲进展缓慢,单个指甲感染可持续数月到数年。湿热环境、免疫低下等因素会加速病情。趾甲感染概率是指甲的4倍,大拇指和小趾最易受累。长期穿不透气鞋袜、共用修甲工具等行为会增加感染风险。
怀疑灰指甲时应避免自行用药,需到皮肤科进行氢氧化钾镜检或真菌培养确诊。日常需保持手足干燥,穿吸汗透气的棉袜,定期消毒修甲工具。不与他人混用拖鞋、指甲剪等物品,公共场所尽量不赤足行走。治疗期间遵医嘱坚持用药,直至新生健康指甲完全替代病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