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体温35.5摄氏度属于偏低,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引起,需结合具体表现判断。
老年人基础代谢率较低,体温常比年轻人略低,尤其在寒冷环境中或睡眠时可能出现35.5摄氏度的暂时性体温。部分老人长期体温偏低但无不适,可能与个体差异有关。日常需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暴露于低温环境,适当增加高热量饮食如坚果、全脂牛奶,并监测体温变化。
若伴随寒战、嗜睡、意识模糊等症状,需警惕甲状腺功能减退、败血症、低血糖等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导致皮肤干燥、便秘,需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严重感染或循环障碍时可能出现血压下降、四肢冰冷,须立即就医。糖尿病患者出现低体温需排查低血糖,可及时口服葡萄糖溶液应急处理。
建议老人定期测量基础体温,记录波动情况。居家保持室温20-24摄氏度,穿着透气保暖衣物。若体温持续低于35.5摄氏度或伴随异常症状,应尽早就医排查慢性疾病。冬季避免使用电热毯长时间取暖,防止烫伤或脱水。日常可饮用姜茶、适量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但避免剧烈活动导致能量过度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