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伴有明显瘙痒。荨麻疹的病因复杂,可能与过敏反应、感染、物理刺激、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通常分为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两种类型。
1、过敏反应荨麻疹最常见的病因是过敏反应,如食物过敏、药物过敏或昆虫叮咬等。食物中常见的过敏原有海鲜、坚果、鸡蛋等,药物如青霉素、阿司匹林等也可能引发过敏。过敏反应会导致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血管扩张和皮肤水肿,形成风团和瘙痒。治疗上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等抗组胺药物。
2、感染因素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可能诱发荨麻疹。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都可能与荨麻疹发作有关。感染会激活免疫系统,导致炎症介质释放。这类荨麻疹常伴有发热、乏力等感染症状。治疗需针对原发感染,同时配合抗组胺药物如依巴斯汀片、咪唑斯汀缓释片等控制症状。
3、物理刺激冷热刺激、日光照射、压力或摩擦等物理因素可直接导致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患者在接触冷水或冷空气后会出现风团,日光性荨麻疹则在日晒后发作。这类荨麻疹通常避免诱因即可缓解,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奥洛他定片、非索非那定片等药物。
4、自身免疫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存在自身免疫异常,体内产生针对IgE受体或IgE的自身抗体。这类荨麻疹病程较长,常规抗组胺治疗效果可能不佳。诊断需进行自身抗体检测,治疗可能需要免疫调节剂如环孢素软胶囊、甲氨蝶呤片等。
5、其他因素内分泌紊乱、精神紧张、遗传因素等也可能参与荨麻疹发病。甲状腺功能异常、月经周期变化等内分泌因素可能影响病情。精神压力可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加重症状。有家族史者发病概率较高。这类患者需要综合治疗,包括心理疏导和生活方式调整。
荨麻疹患者日常应注意记录可能的诱发因素,避免搔抓皮肤,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已知过敏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免疫功能。如症状反复发作或伴有呼吸困难、腹痛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慢性荨麻疹患者需长期随访,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