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衰减值的正常范围通常为100-300 dB/m。脂肪衰减值是通过超声检查或CT等影像学手段评估肝脏脂肪含量的指标,数值升高可能提示脂肪肝等疾病。
脂肪衰减值检测常用于评估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健康人群的脂肪衰减值多处于100-200 dB/m区间,该范围表明肝细胞内脂肪沉积处于生理水平。当数值达到200-250 dB/m时,可能提示轻度脂肪肝,此时肝细胞脂肪含量超过5%,但尚未引起明显肝功能异常。若数值升至250-300 dB/m,通常对应中度脂肪肝,肝细胞脂肪含量可达10%-30%,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超过300 dB/m的数值往往提示重度脂肪肝,此时肝细胞脂肪含量超过30%,可能伴随肝纤维化风险增加。检测结果需结合肝功能、血脂等指标综合判断,单纯数值异常不能作为确诊依据。
维持脂肪衰减值在正常范围需注意控制体重指数在18.5-23.9之间,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饮食上减少精制糖和饱和脂肪摄入,增加全谷物、深色蔬菜及优质蛋白比例。避免长期饮酒及使用可能伤肝的药物,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检查肝脏超声和肝功能。若发现脂肪衰减值持续偏高,应及时就医排查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等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