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体温37摄氏度一般是正常的。人体正常范围在36-37.3摄氏度之间,夏季因环境因素可能出现短暂波动。
夏季气温升高时,人体为调节散热会使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加,可能导致体温轻微上升。午后或运动后测量腋温达到37摄氏度属于常见现象,尤其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群体基础代谢率较高或体温调节能力较弱时更易出现。环境湿度超过60%或长时间处于密闭空间,也可能因散热受阻导致体温接近上限值。测量前饮用热水、进食辛辣食物或情绪紧张等生理状态同样会造成暂时性体温升高,通常休息30分钟后复测可恢复正常。
若体温持续超过37.3摄氏度或伴随畏寒、头痛、乏力等症状,需考虑病理性发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早期可能出现低热,常伴有咽痛、鼻塞等表现。泌尿系统感染引起的发热多合并尿频尿急,而结核病等慢性感染通常呈现午后潮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疾病也可导致基础体温升高,同时伴心悸、多汗等代谢亢进症状。服用某些抗生素或抗精神病药物时,药物热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建议选择清晨安静状态下测量腋温,使用水银体温计需保持5分钟以上。保持室内通风,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避免正午高温时段外出。出现持续发热或伴随其他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查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