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时可通过按压合谷穴、三阴交穴、关元穴等穴位缓解疼痛。这些穴位具有调节气血、缓解痉挛的作用,操作简便且无副作用。
1、合谷穴:
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近第二掌骨中点处。拇指指腹垂直按压至有酸胀感,持续3-5分钟可疏通手阳明大肠经气血,对下腹疼痛有传导缓解作用。月经前3天开始每日按压效果更佳。
2、三阴交穴:
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此穴为肝脾肾三经交汇处,拇指按压能调经止带、健脾化湿。经期每日早晚各按压5分钟,可改善子宫血液循环,减轻坠胀感。
3、关元穴:
脐下3寸处,前正中线上。掌心搓热后顺时针揉按此穴,能温补下焦元气。适合寒凝血瘀型痛经,配合艾灸效果更显著,但需避开经量过多时段。
4、地机穴:
小腿内侧,内踝尖与阴陵泉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按压时配合深呼吸,可缓解经期腰骶酸痛。此穴对情绪紧张引发的痛经尤为有效,建议经前一周开始预防性按压。
5、血海穴:
屈膝时髌骨内上缘上2寸处。双手拇指交替按压能活血调经,特别适合经血色暗有血块者。可与三阴交穴配合使用,增强化瘀止痛效果。
穴位按摩需长期坚持才能显著改善痛经体质。经期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生冷饮食,可饮用姜枣红糖水温经散寒。每日快走30分钟促进盆腔血液循环,瑜伽中的婴儿式、猫牛式也能放松盆底肌肉。若疼痛持续加重或伴随发热呕吐,需及时排查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