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可通过冲洗消毒、包扎止血、接种疫苗、预防感染、观察症状等方式处理。动物咬伤或抓伤通常由宠物攻击、野生动物接触、防护不足、免疫缺失、伤口护理不当等原因引起。
1、冲洗消毒立即用流动清水和肥皂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可配合使用碘伏或医用酒精消毒。深度伤口需由医生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避免使用刺激性消毒剂。冲洗能减少病毒和细菌残留,降低狂犬病及破伤风感染概率。
2、包扎止血浅表伤口用无菌纱布按压止血后覆盖透气敷料,避免包扎过紧。大出血需用止血带在近心端结扎并记录时间,每隔30分钟放松1-2分钟。禁止用泥土、烟丝等污染物品止血,防止引发严重感染。
3、接种疫苗犬猫等动物致伤后24小时内需接种狂犬疫苗,共需注射5剂。若动物无法观察10天或确认患病,需同步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五年内未接种破伤风疫苗者需加强免疫,伤口污染严重时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4、预防感染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洛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胶囊等抗生素预防细菌感染。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迹象时需及时就医,深部伤口可能需清创手术。免疫缺陷患者需特别注意预防败血症。
5、观察症状伤后1-3个月需监测发热、头痛、恐水等狂犬病症状,出现异常立即就医。同时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延迟愈合可能提示糖尿病或血管病变。动物咬伤还可能传播钩端螺旋体病、猫抓病等,需针对性检查。
受伤后72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宜清淡富含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等促进修复。保持伤口干燥清洁,每日更换敷料时注意有无渗液异味。与动物接触时做好防护,教育儿童不随意逗弄陌生动物。所有开放性伤口均建议尽早就医评估,不可心存侥幸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