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艾滋病临床表现包括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急性感染期表现为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等类似感冒症状;无症状期通常无显著症状,但病毒持续复制;艾滋病期则出现严重免疫缺陷,导致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治疗包括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机会性感染预防和症状管理。
1、急性感染期通常在感染后2-4周出现,症状包括发热、咽痛、皮疹、肌肉疼痛和淋巴结肿大。这些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容易被忽视。此时病毒在体内迅速复制,免疫系统开始产生抗体。诊断主要依靠HIV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治疗以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为主,如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和依非韦伦,早期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毒复制。
2、无症状期可持续数年,患者无明显不适,但病毒仍在体内持续复制,免疫系统逐渐受损。此期需定期监测CD4+T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评估病情进展。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关键,常用药物包括阿巴卡韦、多替拉韦和利匹韦林。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支持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
3、艾滋病期表现为严重免疫缺陷,CD4+T细胞计数显著下降,患者易发生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常见机会性感染包括肺孢子菌肺炎、结核病和巨细胞病毒感染。肿瘤以卡波西肉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多见。治疗需综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机会性感染预防和肿瘤治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如恩曲他滨、雷特格韦和达芦那韦可有效控制病毒。机会性感染需根据具体病原体选择相应药物,如复方磺胺甲噁唑治疗肺孢子菌肺炎,异烟肼和利福平治疗结核病。
艾滋病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核心,需终身坚持。定期监测病情、预防机会性感染和肿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控制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