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胆固醇的方法主要有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控制体重、戒烟限酒、药物治疗等。胆固醇升高可能与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长期胆固醇过高容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病。
1、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避免食用动物内脏、肥肉、油炸食品等。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可适量食用燕麦、糙米、豆类等食物。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坚果、橄榄油等,有助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增加运动量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有助于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促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代谢。运动时应循序渐进,避免突然剧烈运动导致身体不适。
3、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会导致胆固醇代谢异常,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体重指数应维持在18.5-23.9之间,腰围男性不超过90厘米,女性不超过85厘米。减重过程中应避免快速减肥,每周减重0.5-1公斤为宜。
4、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过量饮酒会导致甘油三酯升高,建议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戒烟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逐渐恢复,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降低。
5、药物治疗对于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严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可能需要联合使用依折麦布片等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肌酸激酶等指标。
降胆固醇需要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血脂水平。饮食上注意粗细粮搭配,每日摄入300-500克蔬菜,200-350克水果。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血脂检查,有家族史或高危因素者应增加检查频率。如出现胸闷、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