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烧药主要用于缓解发热症状,常见药物有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尼美舒利颗粒等。使用退烧药需注意药物适应证、禁忌证及不良反应,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1、布洛芬混悬液布洛芬混悬液适用于儿童及成人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可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牙痛。该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解热镇痛作用,胃肠刺激较小但可能引起皮疹或肝功能异常。用药期间需监测体温变化,避免与抗凝药同服。
2、对乙酰氨基酚片对乙酰氨基酚片是妊娠期B类安全药物,可用于3个月以上婴幼儿及孕妇的发热管理。其通过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生退热效果,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肝毒性。服药间隔应保持4-6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用药期间禁止饮酒。
3、阿司匹林肠溶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禁用于12岁以下儿童及水痘流感患者,可能引发瑞氏综合征。该药具有抗炎解热作用,但会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出血风险。胃肠溃疡患者慎用,与甲氨蝶呤合用时会加重骨髓抑制,长期使用需监测肾功能。
4、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适用于成人风湿性疾病伴发的发热,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致热原产生。可能引起头晕、水肿等不良反应,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谨慎使用。该药需整片吞服不可掰开,避免与利尿剂或降压药联合使用。
5、尼美舒利颗粒尼美舒利颗粒作为选择性COX-2抑制剂,适用于骨关节炎引起的发热疼痛。12岁以下儿童禁用,可能引发重度肝损伤。用药期间出现乏力、恶心等症状需立即停药,老年患者应减量使用并定期检查肝功能。
发热期间除药物降温外,应保持每日2000-3000毫升水分摄入,选择米汤、藕粉等易消化食物。体温超过38.5℃时可配合温水擦浴物理降温,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为重点擦拭区域。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寒战、惊厥等伴随症状,退烧药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无效时应及时就医排查肺炎、尿路感染等潜在疾病。儿童用药需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避免使用含咖啡因的复方制剂。服药后若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需立即停药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