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酒精中毒需通过控制饮酒量、避免空腹饮酒、选择低度酒、延长饮酒间隔、及时补充水分等方式实现。酒精中毒主要与短时间内摄入过量酒精有关,可能引发呕吐、意识模糊、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需立即就医。
1、控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宜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相当于男性饮用50度白酒不超过50毫升,女性不超过30毫升。过量饮酒会导致血液酒精浓度快速上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建议使用标准量杯计量,或选择小容量包装酒类。慢性酒精中毒患者需严格戒酒。
2、避免空腹饮酒饮酒前应进食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面包、米饭,或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食物能延缓酒精吸收速度,降低血液酒精浓度峰值。胃肠功能紊乱者饮酒前可服用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胃黏膜保护剂,但不可与酒精同服。
3、选择低度酒啤酒、葡萄酒等低度酒相比高度白酒更不易引发急性中毒。饮用时避免混饮不同酒类,尤其不要将白酒与碳酸饮料混合。肝功能异常者应完全避免饮酒,酒精性肝病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等护肝药物。
4、延长饮酒间隔每次饮酒间隔至少2小时,使肝脏有足够时间代谢酒精。饮酒过程中出现面色潮红、头晕等症状时应立即停饮。服用头孢类抗生素期间绝对禁酒,避免发生双硫仑样反应。慢性饮酒者戒断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地西泮片控制症状。
5、及时补充水分每饮用一杯酒精饮料后应补充等量矿泉水,促进酒精通过尿液排出。酒后可饮用蜂蜜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若出现严重呕吐、意识障碍等中毒症状,应立即送医洗胃,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日常应培养健康的社交方式替代饮酒,聚餐时可选择无酒精饮料。长期饮酒者需定期检查肝功能、血常规,出现手抖、记忆力减退等酒精依赖症状时,应及时到精神科或戒酒门诊就诊。家中可备纳洛酮舌下片作为应急药物,但不可替代专业医疗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