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排尿后尿道刺痛可能由尿道炎、膀胱炎、尿路结石、阴道炎或尿道损伤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具体症状判断病因。
1、尿道炎:
尿道黏膜受细菌感染引发炎症反应,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典型表现为排尿灼痛、尿频尿急,部分患者可见尿道口分泌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同时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2、膀胱炎:
膀胱黏膜感染常继发于尿道炎症,除排尿刺痛外多伴有下腹坠胀感、尿液浑浊等症状。发病与饮水不足、憋尿等不良习惯相关。急性期需足量饮水冲刷尿道,必要时需进行尿培养指导用药。
3、尿路结石:
尿道内微小结石移动时可划伤黏膜引发锐痛,疼痛多呈阵发性且可能放射至会阴部。B超检查可明确结石位置,直径小于6毫米的结石可通过多饮水配合药物促进排出。
4、阴道炎:
念珠菌或滴虫感染导致的阴道炎症可能波及尿道口,排尿时刺激病灶产生疼痛。典型表现为外阴瘙痒伴豆渣样分泌物。治疗需同步处理阴道炎,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清洁外阴。
5、尿道损伤:
性生活摩擦、内裤材质刺激或不当清洁可能导致尿道口微小裂伤。排尿时尿液刺激创面产生刺痛感,通常伴有局部红肿。建议穿着纯棉内裤,暂停使用卫生护垫等不透气用品。
日常应注意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稀释尿液,排尿后从前向后擦拭避免污染尿道口。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可适量摄入蔓越莓制品抑制细菌黏附。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血尿、发热时需及时泌尿科就诊,必要时进行尿常规、尿培养等检查明确病原体类型。月经期需勤换卫生巾,避免使用内置式卫生棉条加重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