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部分损伤在不太严重的情况下通常可以恢复。肾小球损伤的恢复能力与损伤程度、病因及干预时机密切相关,及时规范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肾小球轻微损伤多见于早期肾炎、高血压肾病或糖尿病肾病等疾病,此时肾小球结构尚未出现不可逆改变。通过控制原发病、减少蛋白质摄入、避免肾毒性药物等措施,残存肾单位可代偿性增生,部分受损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可能逐步恢复。临床常见于尿微量白蛋白阳性但血肌酐正常的人群,经3-6个月规范管理后约半数患者指标可逆转。
当肾小球损伤达到中度以上时,如出现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或超过30%的肾小球废弃,则恢复概率显著降低。此时治疗重点转为延缓进展,需通过降压、降糖、降尿酸等综合管理保护残余肾功能。若已形成广泛纤维化或新月体病变,即使积极治疗也难以实现结构修复,仅能通过血液净化替代部分功能。
建议定期监测尿常规、肾功能及肾脏超声,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避免高盐高脂饮食。合并高血压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糖尿病患者需维持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出现水肿或泡沫尿加重时应及时复查,必要时行肾穿刺明确病理类型以指导精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