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食管异物可通过避免进食过快、充分咀嚼食物、避免口含异物、儿童监管及高危食物处理等方式实现。食管异物多由饮食行为不当或儿童误吞导致,可能引发胸痛、吞咽困难等症状。
1、避免进食过快进食速度过快容易导致食物未经充分咀嚼直接吞咽,增加异物卡顿风险。建议每口食物咀嚼20-30次,尤其食用带骨肉类或多刺鱼类时更需放慢速度。进食过程中避免交谈或分心,专注咀嚼动作可降低误吞概率。
2、充分咀嚼食物坚硬或大块食物如坚果、肉块等需彻底嚼碎后再吞咽。老年人及儿童因咀嚼功能较弱,应将食物切碎至1厘米以下小块。戴假牙者需定期检查假牙稳固性,防止咀嚼时假牙脱落误吞。
3、避免口含异物禁止将纽扣、硬币、别针等小物件含在口中,这类物品易在说话或大笑时滑入食管。工作或运动时需提前取出牙签、钉子等临时含咬物品,建议使用专用工具盒收纳细小物件。
4、加强儿童监管家长需将直径小于3厘米的玩具零件、电池、磁铁等远离婴幼儿接触范围。儿童进食时应有成人看护,避免边吃边跑跳。教育4岁以上儿童认识吞咽异物的危险性,养成进食时不嬉闹的习惯。
5、处理高危食物枣类、带核水果需去核后食用,鱼类应提前去除鱼刺。年糕、汤圆等黏性食物需切成小块,避免整块吞咽。精神障碍或吞咽功能障碍者应选择软烂食物,必要时采用鼻饲饮食。
日常需保持规律进食习惯,避免空腹时狼吞虎咽。出现反复呛咳或可疑异物吞咽时,应立即停止进食并就医。建议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治疗龋齿或牙齿松动等问题。食管异物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智力障碍者等,照料者需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以备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