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二尖瓣中量反流和三尖瓣少量反流属于心脏瓣膜功能异常,可能与退行性变、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因素有关。轻度反流通常无须特殊治疗,中重度反流需结合症状评估干预措施。
二尖瓣中量反流指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左心室向左心房异常回流,程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长期中量反流可能导致左心房扩大、肺淤血,出现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三尖瓣少量反流多为生理性改变,常见于健康人群超声检查中,极少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两者并存时需优先评估二尖瓣反流的影响程度。
退行性瓣膜病变是常见原因,与年龄增长导致的瓣膜结构老化相关。风湿性心脏病可引起瓣膜增厚粘连,多见于有链球菌感染史者。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破坏瓣膜完整性,常伴随发热、皮肤瘀点。其他如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也可能导致继发性瓣膜反流。超声心动图是确诊和评估反流程度的核心检查手段。
无症状的二尖瓣中量反流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超声,避免剧烈运动。出现心功能下降时可考虑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如培哚普利片改善心室重构。严重反流伴心衰症状者可能需要二尖瓣修复或置换手术。三尖瓣少量反流若无肺动脉高压通常无须处理,定期随访即可。
日常需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避免吸烟饮酒等损伤血管内皮的行为。适度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但应避免举重等屏气动作。出现胸闷、下肢水肿等症状加重时需及时心内科就诊。术后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服用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定期监测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