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内痔脱出是内痔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痔核从肛门内脱出的现象,通常伴随疼痛、出血等症状。主要原因包括长期便秘、久坐、腹压增加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习惯调整。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内痔脱出的常见方法,适用于轻度或中度症状。常用药物包括:
- 痔疮膏:如马应龙痔疮膏,具有消炎、止痛、止血的作用,直接涂抹于患处。
- 口服药物:如地奥司明片,可改善静脉回流,减轻痔核肿胀。
- 栓剂:如复方角菜酸酯栓,插入肛门后可缓解疼痛和出血。
2、手术治疗
对于反复脱出或症状严重的患者,手术治疗是更有效的选择。常见手术方式包括:
- 痔核切除术:直接切除脱出的痔核,适用于较大的内痔。
- PPH手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通过吻合器切除痔上黏膜,减少痔核血供,使其萎缩。
- 硬化剂注射:将硬化剂注射到痔核内,使其纤维化并缩小。
3、生活习惯调整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和缓解内痔脱出:
- 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 保持排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久坐或过度用力排便。
- 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腹压。
内痔脱出虽然常见,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生活调整,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并预防复发。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