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肚子疼腹泻可能与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肠炎、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有关。腹痛腹泻是消化系统常见症状,多表现为脐周或下腹部阵发性绞痛伴排便次数增多。
1、饮食不当食用生冷刺激食物、变质食物或过敏食物可能导致胃肠黏膜受刺激。过量摄入高脂食物、酒精或乳糖不耐受人群饮用牛奶均可引发肠蠕动加快。调整饮食结构,避免已知过敏原,选择易消化食物有助于缓解症状。
2、胃肠功能紊乱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波动通过脑肠轴影响胃肠动力。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导致肠道痉挛和分泌异常,表现为腹痛后腹泻。保持规律作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等放松方式可改善功能性胃肠紊乱。
3、肠易激综合征肠道敏感性增高伴随动力异常,腹泻型患者常见排便后腹痛缓解。症状常与应激事件相关,可能涉及内脏高敏感性和黏膜免疫激活。低FODMAP饮食结合认知行为治疗对部分患者有效。
4、慢性肠炎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可引起反复腹痛腹泻,常伴黏液脓血便。发病与遗传易感性、肠道屏障缺陷及免疫应答异常相关。确诊需结肠镜检查,治疗包括美沙拉嗪、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5、肠道菌群失调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会导致益生菌减少。致病菌过度繁殖产生毒素刺激肠黏膜,引发水样腹泻和肠绞痛。补充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制剂有助于恢复微生态平衡。
建议记录饮食与症状关联,避免腹部受凉,腹泻期间注意补充电解质。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体重下降、血便等预警表现时,应及时进行粪便常规、肠镜等检查。慢性腹泻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蒙脱石散、洛哌丁胺等药物,避免自行长期服用止泻药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