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阴道炎可选用达克宁栓或克霉唑栓,两者均为常用抗真菌药物,具体选择需结合病情严重程度、药物敏感性及个体差异等因素。
1、达克宁栓:
主要成分为硝酸咪康唑,通过破坏真菌细胞膜结构发挥杀菌作用。适用于轻中度霉菌性阴道炎,对白色念珠菌感染效果显著。可能出现局部灼热感或瘙痒等不良反应,妊娠期使用需谨慎。
2、克霉唑栓:
主要成分为克霉唑,通过抑制麦角固醇合成干扰真菌细胞膜功能。抗菌谱较广,对部分耐药菌株仍有效,适用于反复发作或混合感染病例。偶见用药部位红肿或皮疹等过敏反应。
3、药物敏感性:
建议进行阴道分泌物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择敏感药物。白色念珠菌对两种药物普遍敏感,非白色念珠菌感染可能表现出不同耐药特征。
4、用药周期:
达克宁栓常规疗程为7天,克霉唑栓短疗程方案可缩短至3天。反复发作患者需延长治疗周期,必要时配合口服抗真菌药物。
5、特殊人群:
妊娠期患者优先选择克霉唑栓,其安全性证据更充分。糖尿病患者需同时控制血糖,免疫缺陷患者可能需联合系统性用药。
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穿透气棉质内裤。饮食上减少高糖食物摄入,适量补充含益生菌的发酵乳制品。症状缓解后仍需完成全程用药,月经干净后复查白带常规。日常注意避免过度清洗阴道,游泳后及时更换泳衣,不要滥用抗生素。
滴虫性阴道炎和霉菌性阴道炎在致病微生物、症状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药物上存在明显差异。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霉菌性阴道炎则多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导致。
1、致病微生物:
滴虫性阴道炎的病原体为阴道毛滴虫,属于原虫类微生物,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霉菌性阴道炎主要由念珠菌属真菌引起,其中白色念珠菌占80%-90%,属于条件致病菌,可在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大量繁殖。
2、典型症状:
滴虫性阴道炎表现为大量泡沫状黄绿色分泌物,伴有明显腥臭味和外阴瘙痒。霉菌性阴道炎则出现白色凝乳状或豆腐渣样分泌物,外阴灼热感和剧烈瘙痒更为突出,排尿时可能出现刺痛感。
3、阴道环境:
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阴道pH值通常>4.5,呈碱性环境。霉菌性阴道炎阴道pH值多保持正常3.8-4.5,但真菌在酸性环境中仍可过度增殖。
4、诊断方法:
滴虫性阴道炎可通过阴道分泌物湿片镜检观察到活动的毛滴虫。霉菌性阴道炎诊断依靠10%氢氧化钾溶液处理后镜检发现假菌丝或芽生孢子,必要时可进行真菌培养。
5、治疗药物:
滴虫性阴道炎主要使用硝基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替硝唑。霉菌性阴道炎需选用抗真菌药物,常用克霉唑、咪康唑等唑类药物,严重者可口服氟康唑。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经期及时更换卫生用品。饮食上减少高糖食物摄入,适当补充含乳酸菌的发酵乳制品有助于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性伴侣需同步检查治疗。出现异常分泌物持续不缓解或伴随发热、盆腔疼痛时,需及时就医排除混合感染或其他妇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