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持续十五天仍有出血可能由内分泌失调、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凝血功能障碍或黄体功能不全等原因引起,需通过激素检查、超声等手段明确诊断后针对性治疗。
1、内分泌失调:
长期精神压力或过度节食可能导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表现为月经周期异常。可通过性激素六项检查确诊,短期使用黄体酮调节周期,同时需改善生活方式。
2、子宫肌瘤:
肌壁间或黏膜下肌瘤可能造成宫腔面积增大,经期延长。超声检查可明确肌瘤大小位置,5厘米以上肌瘤建议手术切除,小肌瘤可尝试桂枝茯苓胶囊等中成药调理。
3、子宫内膜息肉:
雌激素水平过高刺激子宫内膜增生形成息肉,常伴经间期出血。宫腔镜检查是金标准,确诊后需行息肉电切术,术后需定期复查防止复发。
4、凝血异常:
血小板减少症或血友病等凝血功能障碍疾病会导致经血不易凝固。需完善凝血四项检查,确诊后需输注凝血因子或血小板,同时避免使用抗凝药物。
5、黄体功能不足:
黄体过早萎缩导致孕酮分泌不足,子宫内膜脱落不全。基础体温测定显示高温相缩短,确诊后需在月经后半周期补充黄体酮胶丸。
建议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及生冷饮食,可适量食用红枣、猪肝等补血食物。保持外阴清洁,每2-3小时更换卫生巾。若出血伴随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或出血持续超过20天,需立即就医排查恶性病变。日常可练习腹式呼吸帮助缓解盆腔充血,记录月经周期变化便于医生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