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炎可能由链球菌感染、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异常、药物过敏、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小儿肾炎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尿量减少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1、链球菌感染链球菌感染是小儿肾炎最常见的原因,多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感染后。链球菌产生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导致肾小球炎症反应。患儿可出现咽痛、发热等前驱症状,随后出现肾炎表现。治疗需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清除感染灶,同时配合卧床休息。
2、遗传因素部分小儿肾炎与遗传因素有关,如Alport综合征、薄基底膜肾病等遗传性肾病。这类患儿常有家族史,病情进展较缓慢但可能逐渐发展为肾功能不全。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以控制症状和保护肾功能为主,必要时需进行肾移植。
3、免疫功能异常免疫功能紊乱可导致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脏,引发肾小球肾炎。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儿除肾炎症状外,还可出现皮疹、关节痛等全身表现。治疗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控制免疫反应。
4、药物过敏某些药物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导致急性间质性肾炎。患儿用药后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过敏症状,伴有血尿、蛋白尿。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严重者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用药后的反应。
5、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代谢性疾病可损害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导致肾炎样改变。患儿多有原发病的典型表现,如多饮多尿、关节肿痛等。治疗需控制原发病,如糖尿病患儿需严格管理血糖,高尿酸血症患儿需低嘌呤饮食和使用降尿酸药物。
小儿肾炎患儿应注意卧床休息,急性期限制盐和蛋白质摄入,恢复期可逐渐增加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等。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感染。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监测病情变化。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劳累。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出现水肿加重、尿量明显减少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