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得脑疝可能与先天性发育异常、颅内感染、颅脑外伤、颅内肿瘤、脑血管畸形等因素有关。脑疝通常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瞳孔不等大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治疗。
1. 先天性发育异常部分儿童因胚胎期神经管闭合不全或颅骨发育缺陷导致脑组织移位,可能引发脑疝。常见于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患儿可能出现颈部疼痛、吞咽困难。治疗需通过颅后窝减压术解除压迫,术后需长期随访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2. 颅内感染化脓性脑膜炎或结核性脑膜炎可引起脑水肿,导致颞叶钩回疝。患儿多伴有高热、惊厥、颈项强直,脑脊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需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注射液联合脱水治疗,感染控制后需进行康复训练改善神经损伤。
3. 颅脑外伤坠落伤或车祸导致的硬膜外血肿可能引发小脑幕切迹疝。常见症状为受伤后意识清醒期再度昏迷,CT显示中线移位。需紧急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并监测脑灌注压。
4. 颅内肿瘤髓母细胞瘤或室管膜瘤等后颅窝肿瘤可诱发枕骨大孔疝。患儿表现为步态不稳、视乳头水肿,MRI可见占位效应。治疗需手术切除肿瘤,必要时辅以注射用替莫唑胺化疗,术后需定期复查防止复发。
5. 脑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可导致大脑镰下疝,突发剧烈头痛伴偏瘫。DSA检查可明确畸形血管团位置,需介入栓塞治疗或手术切除,急性期使用注射用尼莫地平预防脑血管痉挛。
家长发现儿童出现持续头痛、反复呕吐或意识改变时,应立即送往具备儿科神经外科的医院。日常需避免头部外伤,接种流脑疫苗预防感染,先天性畸形患儿应定期进行神经影像学复查。术后康复期可配合高压氧治疗,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B族维生素,避免剧烈运动导致颅内压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