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患者一般可以洗澡,但需避免过度搓洗皮肤破损处。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及手足臀部皮疹。
手足口病患儿皮肤出现疱疹时,温水清洁有助于保持皮肤卫生,降低继发感染风险。洗澡水温建议控制在37度左右,时间不超过10分钟,避免使用刺激性沐浴产品。皮疹未破损时可轻柔擦洗,洗后及时擦干并更换干净衣物。疱疹结痂期仍可正常洗澡,但需注意痂皮自然脱落,不要强行撕扯。
若患儿出现大面积皮肤溃烂、渗液或继发感染迹象,应暂停洗澡。部分重症手足口病可能伴随持续高热、精神萎靡等症状,此时应以物理降温为主,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清洁。皮肤破损处可遵医嘱使用康复新液等药物湿敷,避免沐浴时长时间浸泡。
手足口病期间应选择宽松棉质衣物,每日更换消毒。饮食宜清淡,多补充水分和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如出现肢体抖动、呕吐或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须立即就医。恢复期仍具有传染性,建议隔离至症状消失后一周,患儿用品需单独清洗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