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需从骨骼健康维护、外力防护、营养补充、运动强化及定期监测五方面综合干预。
1、钙质摄入:
每日保证800-1200毫克钙摄入,优先选择奶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天然高钙食物。绝经后女性及老年人可考虑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碳酸钙或柠檬酸钙等钙剂,同时注意分次服用以提高吸收率。避免与含草酸、植酸的食物同食影响钙质吸收。
2、维生素D补充:
维持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在30-50ng/ml,每日需补充400-800IU维生素D。通过日晒每周3次,每次15分钟裸露面部和手臂、强化食品或维生素D3补充剂获取。老年人群及室内工作者建议定期检测维生素D水平,缺乏者需遵医嘱进行冲击补充。
3、抗阻力训练:
每周进行3次负重运动如快走、爬楼梯,配合2次抗阻训练如弹力带练习、器械训练。运动强度需达到骨骼承受4-8倍体重的机械负荷,重点锻炼脊柱伸肌群和核心肌群。太极拳、八段锦等平衡训练可降低跌倒风险,运动时需避免脊柱前屈动作。
4、环境防跌倒:
居家环境移除地毯、电线等绊脚物,浴室加装防滑垫和扶手,楼梯设置双侧栏杆。外出选择防滑鞋具,雨雪天气使用助行器。视力障碍者需定期验光配镜,服用镇静类药物后需特别注意行走安全。建议老年人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并接受防跌倒指导。
5、骨密度监测:
65岁以上女性及70岁以上男性应每2年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高风险人群长期用糖皮质激素、早绝经、低体重需提前筛查。骨量减少者T值-1.0至-2.5可采用阿仑膦酸钠等抗骨松药物,重度骨质疏松T值≤-2.5建议联合使用特立帕肽等促骨形成剂。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戒烟限酒减少骨量流失。控制咖啡因摄入每日不超过300毫克。冬季注意保暖促进血液循环,夏季避免暴晒导致脱水。烹饪时多用蒸煮方式保留食材钙质,适量食用坚果补充镁元素。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记录骨密度变化,参加社区骨健康讲座获取最新防治知识,出现持续背痛时及时进行脊柱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