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疼痛可通过注射镇痛药物缓解,常用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镇痛药和解痉药。肾结石疼痛通常由结石移动引起输尿管痉挛或阻塞所致,严重时需及时就医。
1、非甾体抗炎药:常用药物包括双氯芬酸钠注射液75mg/次,肌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30mg/次,静脉注射和布洛芬注射液400mg/次,静脉注射。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炎症和疼痛,适用于中度疼痛患者。
2、阿片类镇痛药:常用药物包括吗啡注射液10mg/次,肌肉注射、哌替啶注射液50mg/次,肌肉注射和芬太尼注射液0.1mg/次,静脉注射。这类药物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发挥强效镇痛作用,适用于剧烈疼痛患者。
3、解痉药:常用药物包括山莨菪碱注射液10mg/次,肌肉注射和间苯三酚注射液40mg/次,静脉注射。这类药物通过松弛平滑肌,缓解输尿管痉挛,减轻疼痛,常与其他镇痛药联合使用。
4、药物选择原则:根据疼痛程度和患者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药物。轻度疼痛可首选非甾体抗炎药,中度疼痛可联合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和解痉药,重度疼痛需使用阿片类镇痛药。
5、注意事项:镇痛治疗仅为对症处理,需同时针对肾结石进行病因治疗。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需警惕成瘾性,非甾体抗炎药需注意胃肠道不良反应,解痉药可能导致口干、视力模糊等副作用。
肾结石患者在疼痛缓解后,应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草酸、高嘌呤食物摄入,增加水分摄入以促进结石排出。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游泳,有助于预防结石形成。定期复查泌尿系统超声,监测结石情况,必要时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治疗。
咽喉肿痛可通过含服药物、局部冷敷、盐水漱口、饮用蜂蜜水及蒸汽吸入等方式缓解,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用嗓过度、过敏反应或环境干燥等因素引起。
1、含服药物:
咽喉肿痛急性期可含服具有消炎镇痛作用的药物,如西地碘含片、地喹氯铵含片或西瓜霜含片。这类药物能直接作用于咽喉黏膜,减轻局部充血水肿。需注意药物可能引起口腔麻木感,糖尿病患者慎用含糖制剂。
2、局部冷敷:
用毛巾包裹冰袋敷于颈部喉结处,每次10-15分钟。低温能使血管收缩,减少炎性渗出,缓解肿胀疼痛。避免直接皮肤接触冰块,冻伤风险人群及甲状腺疾病患者慎用此法。
3、盐水漱口:
取3克食盐溶于200毫升温开水,每日漱口4-6次。高渗盐水能改变口腔渗透压,促进组织液回流,减轻黏膜水肿。注意漱口后30分钟内避免进食,高血压患者宜减少钠盐浓度。
4、饮用蜂蜜水:
10毫升纯蜂蜜加入40℃温水调匀,小口缓慢咽下。蜂蜜含过氧化氢酶具有抑菌作用,其黏稠质地能形成保护膜覆盖受损黏膜。一岁以下婴儿及血糖异常者禁用此法。
5、蒸汽吸入:
将60℃热水倒入敞口容器,加入2-3滴桉树精油,用毛巾罩住头部深呼吸5分钟。温热蒸汽能促进咽喉部血液循环,精油成分可缓解黏膜炎症。哮喘患者及儿童需谨慎控制蒸汽温度。
咽喉肿痛期间建议保持每日2000毫升温水摄入,选择百合粥、雪梨羹等滋阴润燥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过硬食物。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减少空调直吹。用嗓人群可进行喉部肌肉放松训练,如缓慢转动颈部、轻揉甲状软骨周围。若伴随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或颈部淋巴结肿大,需及时耳鼻喉科就诊排除急性会厌炎等急症。恢复期可练习腹式呼吸,每日3次温水熏蒸面部,有助于呼吸道黏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