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断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药物主要包括非去极化型肌松药和去极化型肌松药两类,常用药物有阿曲库铵、罗库溴铵、琥珀胆碱等。这类药物通过干扰乙酰胆碱与受体的结合或改变离子通道状态,达到肌肉松弛效果。
1、非去极化型肌松药:
阿曲库铵、罗库溴铵等属于竞争性拮抗剂,可逆性地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止神经递质传递信号。这类药物起效较慢但作用可控,需配合新斯的明等拮抗剂逆转效果,适用于全身麻醉中的肌肉松弛维持。
2、去极化型肌松药:
琥珀胆碱通过持续激活乙酰胆碱受体引发膜去极化,导致短暂肌肉颤动后麻痹。其作用迅速但可能引起高钾血症,禁用于烧伤或创伤患者。临床多用于气管插管等短时操作。
3、作用机制差异:
非去极化药物通过空间占位阻断受体,可被抗胆碱酯酶药拮抗;去极化药物则模拟乙酰胆碱持续激活受体,导致受体脱敏。两类药物均需在麻醉医师监护下使用,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
4、临床应用场景:
腹部手术需深度肌松时多选用罗库溴铵,短小操作倾向琥珀胆碱。重症肌无力患者禁用非去极化药物,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阿曲库铵剂量。药物选择需综合手术类型、时长及患者基础疾病评估。
5、不良反应防控:
可能出现血压波动、支气管痉挛或恶性高热,需备好急救设备。用药期间持续监测肌松程度、心电图及血氧,术后关注肌力恢复情况。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需个体化给药。
使用神经肌肉阻滞剂期间应保持电解质平衡,避免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用。术后早期可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预防静脉血栓,恢复期逐步增加低强度运动如步行训练。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促进神经肌肉修复,限制高脂食物减少代谢负担。出现肌无力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