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血压上压高下压正常,即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常见于老年人,主要与动脉硬化、血管弹性下降有关。治疗需结合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干预,包括低盐饮食、规律运动、降压药物等。
1、动脉硬化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主要原因。随着年龄增长,动脉壁逐渐硬化,弹性下降,导致心脏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增大,表现为收缩压升高。同时,舒张压因血管弹性不足而无法有效维持,保持在正常范围。这种情况在老年人中尤为常见,尤其是65岁以上人群。
2、血管弹性下降也是重要因素。健康的血管具有良好的弹性,能够在心脏收缩时扩张,舒张时回缩,从而维持血压的平衡。当血管弹性下降时,心脏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冲击力增大,导致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因血管无法有效回缩而保持正常。
3、生活方式调整是管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基础。低盐饮食有助于减少体内钠离子含量,降低血容量,从而减轻心脏负担。建议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规律运动如快走、游泳、太极拳等,可以增强心血管功能,改善血管弹性,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4、药物干预是控制血压的重要手段。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贝那普利、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降低血压,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定期监测血压是管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关键。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血压,记录数据,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定期就医复查,评估血压控制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确保血压稳定在目标范围内。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虽然常见于老年人,但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积极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建议患者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遵医嘱用药,定期监测血压,确保血压稳定在安全范围内,从而维护心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