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吃东西噎住可通过海姆立克急救法、拍背法、刺激呕吐、就医处理、预防措施等方式解决。噎住通常由食物过大、进食过快、咀嚼不充分、气道狭窄、注意力分散等原因引起。
1、海姆立克急救法:
适用于1岁以上儿童。施救者从背后环抱患儿腰部,一手握拳抵住其上腹部,另一手包住拳头快速向上向内冲击,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操作时注意力度适中,避免造成肋骨损伤。
2、拍背法:
适用于1岁以下婴儿。将婴儿面部朝下放置于前臂,头部低于胸部,用手掌根部连续快速拍击肩胛骨连线中点5次。若无效则转为胸部冲击法,两指按压胸骨下半段5次,两种方法交替进行直至异物排出。
3、刺激呕吐:
若患儿意识清醒且能自主咳嗽,可鼓励其继续咳嗽排出异物。避免用手指盲目掏挖,防止将异物推入更深部位。可尝试刺激舌根诱发呕吐反射,但需注意防止误吸。
4、就医处理:
当出现面色青紫、无法发声、意识模糊等严重窒息表现时,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医院可能采用喉镜或支气管镜取出异物,严重者需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异物滞留超过24小时可能引发吸入性肺炎。
5、预防措施:
坚果、果冻、硬糖等高危食物应切碎后喂食,避免在奔跑、哭闹时进食。培养细嚼慢咽习惯,3岁以下儿童避免接触直径小于3厘米的颗粒物。餐桌应配备儿童专用餐具,监护人需全程关注进食过程。
日常需将硬币、纽扣等小物件放置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进食时保持坐姿端正,避免边吃边玩电子产品。家长应学习婴幼儿急救知识,定期检查玩具零部件是否松动。选择易溶解的婴幼儿零食,如磨牙饼干可优先考虑遇唾液易软化的类型。培养规律进食习惯,两餐间隔2-3小时避免过度饥饿导致狼吞虎咽。